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后半句才是重点,有一定道理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后半句才是重点,有一定道理

古人认为人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遵循着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一切都是从大地中而来,最终也都要回归于大地,古往今来,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一直非常大。

山神、土地公等,这就是对土地的崇拜,女娲黏土造人也是古人对土地的一种崇拜,古代皇帝祭天祭地,古人认为人死为大,入土为安,都是因为古人相信,生命来自于土地,土地能为人们带来安宁,是崇高的。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因为对于土地的崇拜,因此才有了这句俗语,古代农耕时代没有机械物品,人们只能通过牛来耕田,这样土地才能翻土,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但是要注意的是,牛耕田是需要休息的,如果长时间的劳作,会让牛因为疲惫而死,所以才有了这句俗语。

古人将耕牛看作是享年后稷子孙对于人类社会的恩赐化身,表明了在农耕文明中崛起的华夏民族对于土地和农业牲畜的崇拜之情。

这句话也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否则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做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毕竟“田”是死的,“牛”是活的。佛语云:变则通,通则久。很多时候,一个人如果过分执着,那就是一种负担。

古代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话:牛越耕越瘦,地越耕越肥,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耕地多了,牛会累得越来越瘦,但是田地却越来越肥沃。

这句话背后也有着深层含义,这是老祖宗告诉大家,做任何事都要细水长流,懂得勤劳。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节制,不要跟别人比,也许你使劲浑身解数,但是对方却丝毫没受到影响,可能最后受苦的还是自己,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土者,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从这简单的一句俗语来看,其中包含着中国人很多的文化内涵,这句俗语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从字面意思上来看,牛跟田地确实是这样的关系,而更深层次的含义也是非常哲学的人生道理,是我们一生都应该信奉的教条。

俗语的智慧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俗语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简单通俗,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大智慧,俗语是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俗语,领悟其中的大智慧,并且很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你怎么看待这句俗语?你觉得有道理吗?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

2025年化妆学校·化妆培训十大品牌榜中榜
bt365体育在线官网

2025年化妆学校·化妆培训十大品牌榜中榜

📅 07-06 👀 4946
域名注册平台有哪些?怎么选择?
365bet足球论坛

域名注册平台有哪些?怎么选择?

📅 06-28 👀 708
“我爱你”用日语怎么说?日语中我爱你的6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