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带线充电宝(10000mAh 165W) 标注的 额定容量为5500mAh(5V/4A),而电池组实际由 4颗2500mAh电芯(总计10000mAh)组成,这看似矛盾的数据其实是 行业通用标注方式,涉及 电池能量转换逻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为什么标称10000mAh,但额定容量只有5500mAh?
标称容量(10000mAh): 指充电宝内部 电芯的总容量(4颗锂电芯 × 2500mAh = 10000mAh),但这是在 3.7V(锂电标准电压) 下的数值。 计算公式: 总能量(Wh)= 标称容量(mAh)× 电压(V) = 10000mAh × 3.7V = 37Wh
额定容量(5500mAh): 指充电宝在 5V输出电压(USB标准电压)下,实际能输出的容量。由于电压升高(3.7V→5V),能量守恒下容量必然降低。 转换公式: 额定容量(mAh)= 总能量(Wh)÷ 输出电压(V) = 37Wh ÷ 5V ≈ 7400mAh 但实际标注 5500mAh,是因为:
能量损耗:电路转换效率(约80%~90%)、线材损耗、发热等。
放电截止:电池不会完全放电(保护电池寿命)。
2. 为什么厂商标注5500mAh(5V/4A)?
行业规范:国家标准要求标注 最低保证输出容量(最保守值),确保用户实际体验不低于此数值。
大电流放电影响: 当充电宝以 4A大电流输出(如给笔记本快充)时,效率会进一步降低(发热增加),因此额定容量比理论值(7400mAh)更低。
3. 实际使用中的容量表现
小电流设备(如耳机):效率更高,可能接近7400mAh。
快充设备(如手机/平板):因大电流损耗,可能仅5500mAh左右。